据柬埔寨环保部指出,最近柬埔寨环保部官员和农林渔业部官员在洞里萨湖和湄公河交界处放生了两条极度濒危的湄公河巨鲶和数千条其他濒危的鱼类。

据环保部和农业渔业部的联合报告,科学家们希望将加强协调保护濒临鱼类的行动,包括扩大对洞里萨河和湄公河沿岸濒临鱼类的保护。
据一名渔民指出,她曾是在池塘里饲养湄公河巨型鲶鱼的渔民。这条鲶鱼重约45至50公斤,身长超过1.6米。此外,其他被放生的鱼类包括巨型倒钩,是一种极度濒危的鲤鱼,被称为“柬埔寨的国鱼”,以及条纹鲶鱼,因其数量急剧下降,现在被归类 作为濒危。
她说:“我们必须共同努力,拯救和保护具有重要生态意义和极度濒危的鱼类,如湄公河巨型鲶鱼,保护湄公河的濒临物种。这将保护自然生态系统,以支持整个柬埔寨的社区、野生动物和经济活动。”
据悉,此前,巨型鲶鱼几乎从柬埔寨境外的河流中消失了。如今柬埔寨被广泛认为是该物种以及其他湄公河巨型鱼类(如巨型鲤鱼、巨型淡水黄貂鱼、大袋鼠鲶和七条纹倒钩)生存的最大希望。
农林渔业部通过柬埔寨渔业管理局和内陆渔业研究与发展研究所与湄公河奇观合作,对许多濒危鱼类进行标记和放生。农林渔业部国务秘书表示:“我们希望鼓励能够使这一重要资源在大自然茁壮成长的政策。”
当地社区的代表说:“我很高兴我的家人能够为保护濒危鱼类做出贡献。这是我丈夫去世前的愿望,将这些鱼放生到湄公河。”